“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愿景、使命、行动”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3-09-25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愿景、使命、行动”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3年9月23日,在中国教育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和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和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联合承办的“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愿景、使命、行动”中学国际教育研讨会暨《基础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比较研究》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子课题开题会顺利召开。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中学校长、国际教育专家、教育管理机构权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领导,会同实践在国际教育一线的部分中学教师,共计百余人,围绕“国际化挑战:高中学校的愿景、使命与行动”这一主题,共同分享了关于“高中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见地与思考。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辉、通州区副区长李亚兰和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席兰宏生分别致辞,指出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并高度赞扬了潞河中学和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在国际交流、招收外国学生,开展国际高中课程实验、持续深入地进行中外课程比较研究的探索和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做了主旨报告,高屋建瓴的分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
来自美国普拉瑞学校、巴拉特学校、澳大利亚埃森姆学校、英国柴郡姆学校、韩国新都中学、北京乐成国际教育学校、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等校的校长们从实践出发,交流了教育国际化挑战、课程设置、跨文化理解、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与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英杰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凯利•斯蒂勒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托马斯•穆勒尼教授从大学视角讨论了这个议题,给了与会者另一个层面的启示。在专题访谈与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相关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潞河国际教育学园所承担的子课题是有关中外高中课程比较方面的研究,该课题开题报告被审议通过,这不仅可以促进国外课程本地化发展,更可以加快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从而使潞河成为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沃土,也为加快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提供宝贵的实践积累,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成果。
此次研讨会既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国际化及其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落实,又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指导方针30周年之际的一份献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先生(左)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
 
 
教育部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辉(左一)、通州区副区长李亚兰(右二)在我校领导陪同下步入会场
 
 
通州区教委主任张绍武(中)、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交流处处级调研员王学松(右)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先生做主旨报告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辉女士致贺辞
 
 
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亚兰女士致欢迎辞
 
 
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主席李仲秋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英杰教授从大学视角讨论中心议题
 
 
主持人: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董事长张世义先生
 
 
主持人:北京潞河中学校长徐华先生
 
 
会议现场
 
 
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学校的校长们从实践出发交流经验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高书国先生对子课题进行评议
 
 
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钱丽霞女士对子课题进行评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田辉女士对子课题进行评议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先生对子课题进行评议
 
 
陈寅副校长宣读子课题开题报告
 
 
来自英美等国的校长与学校教师座谈
 
 
全体与会领导、嘉宾合影